逛文博会的过程正如你的人生,你不知道遇到的哪些画面可以打动你,让你按下快门记录下来,也许更多的是机缘巧合,最好的都是错过的,只偶尔闪现的你的脑海里。但留下来的总是最幸运的,这个冰洞里的苦修者也一样,这只是作者的命名,也许作者的心境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位修者的内心深处真的觉得苦吗?我看到的只有一片光明,他的身后是一片光明,他的身体是一片光明,他所处的洞穴是一片光明。
有时候,你找到了共鸣,你就身不由己,你就情不自禁,你就宁愿自己是一只兔子。
我去的时候正好遇到叶先生正开新书发布会,讲到他采访陈伯达的困难,别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如何做到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当事人的讲述而得以佐证。
敦煌的美朴实无华,以假当真也在所不惜。
每一个碎片都承载着记录者的思想。
青田石幻化的青绿山水。
崇高与自信。
安详。
鸟笼。
看上去是鸟笼的作者。
拉卜楞寺,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和其他石头相比,广绿玉还是太少了。
先生对面还有个摄影师蜡像,我拍这张的时候就站在他身旁,还以为是真人。
说不清这图好在哪儿,就是打动了我。很想喊一声,大侠留步!
奇怪的六边形,我突然发现这个人很像现在的我,莫名其妙。
这应该是俄罗斯人的作品,但一定是爱中国的人,这里透着浓郁的中国气息。
无处不在的宁静。
美与丑是相对的。
沐眼而读。
楚雄作上面两书,字体谋篇均不同,别有深意。
金碧辉煌。
有些味道是你骨子里的,与你血脉相连。
在来支钢展厅的门口,看到许多画册,一不小心就读成了来支钢笔,从而以为是钢笔画,但世上没有这么大的钢笔画。
我的相机拍不下全貌,全是局部。
艺术没有源头,但有传承。
积墨的感觉铿锵有力。
巨幅山水旁的绿叶点缀,妙不可言。
可游可栖。
我愿是那个路人。
我愿租住在那个村里。
每天听这流水远去。
人与画。
写生看功力。
中国园子的中国表达。
徽派模板。
邹氏趣味。
少有愿意配合的美女。
她对一个男同事说,小安子,伺候着。
她累了。
整理。
山水无处不在。
吼!
这次,就收了个小碗。
里面。
底。
与作者合影,姜正科先生,他说是第一次参加文博会,这种碗较薄,烧10个,只有2-3个好的。
送了个小茶杯。
碗底的叶片是真的,高温加工弄上去的,成为永远泡不坏的茶叶。
凭栏袖手






发表评论